【编者按】今年以来,教育系统的改革措施频频出台,教育领域迎来“新、高、实、深”的新变革。迈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减负”争议如何破解?怎样做好“00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职业教育迎来春天,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大学教育培养制度是不是该变一变?

党政领导干部来高校讲思政课、妙语连珠人气爆棚的网红思政课、借助新媒体大数据技术手段来上的思政课、参观故居走进基层的思政课……

   当新的思政教师队伍,用新形式、新内容来打造思想政治课,此前被学生们笑称“会睡过去”的思政课也开始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如今的课堂上,“95后”“00后”们开始被思政课的魅力所吸引。

   今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就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的意见。

   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和地方在思政课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迎来了不一样的新气象。

  新形式:党政干部走上高校思政课讲台

   “法院、检察院强调服务大局,这会不会在司法实务中影响到司法公正?”

   2019年10月18日,张军检察长在北京大学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专题讲座时,现场同学提出了尖锐问题。

   张军答道:“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我们对司法人员政治上、业务上的要求。大局是什么?就是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比方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处理同样的自然人犯罪和涉企犯罪是不是需要有个司法政策作个调节?我们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涉企犯罪的司法政策就要从大局考虑,为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着想。”

   讲课内容详实丰富,现场问答不惧锋芒,张军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掌声,也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系列讲座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的时间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等一批政法领域的领导干部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为数千名在校学生授课,与师生热烈交流互动。

   据了解,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创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引导法学院校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才智。

这个活动成为《意见》中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走进高校为学生讲思政课的生动范例。

   据《人民日报》2019年8月18日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累计走上高校讲台作报告331场,其中党政主要领导作报告62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各地在探索领导干部进高校讲好思政课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尝试。2019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16条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党政领导干部为师生讲思政课将成常态。

   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李俭谈道,领导干部走上高校讲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树立领导好形象,有利于促进领导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他认为,领导干部走上高校讲台是同学生、下属、群众交流的一种好形式,既能够传达知识、政策、任务,又能展示领导知识、能力和才华。在备课过程中,领导干部需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就需要系统整理某种知识,就需要深入思考某个问题,就需要精心准备时尚课件等。这个备课过程,就是一个促学过程。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较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比一般的政治课效果要好得多,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新队伍: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黑龙江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景海河谈道。

   中央要求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景海河谈道,这六个方面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他指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要借助国家和省级培训平台提高教师整体能力,要借助国家和省级项目资助计划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要借助集体备课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重点加大新入职教师的培养锻炼。还要通过参加培训、提高学历、以老带新、公开课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新入职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其尽快承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完成教学任务。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桂芳引用这四种人生境界指出,身为思政课教师,不仅是自然的现实世界的人,更应该通过后天的修炼,“正其义不谋其利”,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境界”的贤人直至“天地境界”的圣人。

“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身正气,浑身散发着正能量,传递正能量,释放正能量。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既然选择了你热爱的事业,就要让学生有信仰, 讲道德,讲正气。”石桂芳说。

新内容: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

为了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意见》不仅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纲领性要求,也提出了加大思想性和理论性资源供给、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等具体要求。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吴艳东认为,应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含量”。“将‘思想性’摆在思政课根本要求的第一位,既深刻体现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也抓住了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重大问题,即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含量’。”吴艳东谈道。

   他指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是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做到用学术讲政治。他谈道,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学最关键是给学生讲准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及其辩证关系。

   “俗话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课只有讲到学生心坎上,与学生内在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同频共振,产生深度的心理、情感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体系向学生知识信仰体系的转化。”吴艳东谈道,思政课要提升“思想含量”,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为此,他认为,要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理清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脉络、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植入青年学生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

   “简单地按照思政课教材体系来讲,用文件解读文件,这样的思政课味同嚼蜡,是毫无吸引力可言的。”吴艳东认为,对思政课老师而言,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是“用学术讲”,也就是用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讲。

   他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做科研,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以“学术含量”和“科研含量”为基础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