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这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真正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到实处,还需我们在一系列相关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是学术研究的殿堂。各种思想文化思潮都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高校的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意识形态的斗争呈复杂之势。对高校而言,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和风险防范,要针对青年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特点,帮助他们正本清源,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思想基础。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通过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深入研究意识形态的深层次问题,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关系立德树人的基础问题,关系到如何保证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材建设的总要求,使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解决好编写什么样的教材,如何编写教材,为谁编写教材这一重大问题,是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青年学生、巩固立德树人机制体制成效的关键之举。
与时俱进,进一步确立协同创新育人体制机制
立德树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将这一千年大计的目标任务完成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统揽到新时代育人实践中。
高校要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既让同学们深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意义,也要让同学们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深刻把握真理的价值和温度,把握如何将所学知识用到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要让广大同学在学习生涯的时时、处处感受到“中国之制”“中国之治”的内在力量。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让更多的同学走向社会大舞台,了解国情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统筹校内外资源,优化育人机制。一方面要统筹校内各种资源,发挥高校学科齐全的优势,鼓励院士、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优秀党政管理干部走上思政课讲台,提升思政课的学术和实践感召力,要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机制,不断优化学校综合育人环境和氛围。要打通校内和校外育人的壁垒,邀请党政领导、劳动模范等方方面面人士共同研究育人问题,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育人机制。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育人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现代作用,开发更多的优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课上线,高标准地推进立德树人相关数据库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并精准地帮助同学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还要将线上知识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让同学们能将线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厚植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破除“五唯”,完善育人评价体系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重要目标任务。
育人评价体系关乎立德树人的导向和质量,也影响到立德树人的资源配置。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最重要权重纳入教师成果评价中,要通过有效的制度避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贯穿于学科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资源配置等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定性评价,也要注重定量评价;既要注重历史评价,也要注重现实评价。要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师德师风的相关问题,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各校还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要大力开展向身边优秀师德师风典型学习活动,在培养和引进教师中将师德师风作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避免将师德师风虚化、弱化。要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权”制度,对于师德师风出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业务多强,都要严肃处理。通过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尊师重教氛围。
二是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结合。如何用一个科学系统的尺度来把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我们既见微知著、润物无声,又能直面问题,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勇前行。为此,就需要我们看学生要把握重点,重在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准则上,在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同时,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中,用多维视角来评价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要注重历史成长性评价、分类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并用,进一步把握青年学生的人生成长规律,努力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
(作者:夏文斌,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